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43章

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

周茂之夹起一个吹了吹,一口咬下半个,鲜香浓郁,“好吃!”

喜欢的吃食得了肯定,赵景清露出笑来。

周茂之吃下另外半个,夹起一个晾着,趁机开口道:“景清哥,你担心生意做大了入商籍,影响到后辈读书科举,其实没必要恁担心。”

赵景清直直看向周茂之,神情认真。

“户籍不是一成不变,你现在是农籍,生意做大了,以做生意为主,归到商籍。同样的,你生意做不好,靠种地维生,户籍会回到农籍。我没有说你生意会不好的意思,只是阐明户籍的流动。而介于中间,有民籍。”周茂之吃下一个馄饨后接着道,“黄家生意做得大,黄宁却能考科举,就因他家是民籍。”

赵景清疑惑:“民籍?”

“对,黄家名下有许多土地,不止做生意赚钱,还赚田地收租钱,两者兼顾,半农半商,是以为民籍。他家同时从事农业生产和商业经营,需得同时承担土地税和市税,赋税方面担子更重。”周茂之又吃一个馄饨,“回归农籍或民籍,是商籍子弟入仕的最佳选择。”

周茂之建议道:“现在入商籍不妨事,小侄儿还没影呢,有小侄儿后再慢慢置办田产转至民籍即可。”

赵景清全部记下,“我明白了,你快吃,馄饨要凉了。”

周茂之点点头,埋头吃馄饨。

三两馄饨二十二个,赵景清吃完稍微有点撑肚子,周茂之连汤都喝完了,赵景清见状忙问:“够吃吗?不够再加。”

“够了,我吃饱了。”周茂之道。

赵景清去结账,三两的比上次贵了三文钱,十五文一碗。

周茂之咋舌,这也忒贵了,下次可不能和景清哥来吃了,等他赚了钱,可以带爹娘来尝尝。

走出李记面铺,赵景清道:“我送你回去。”

“不用了景清哥,我自个回去就成。”周茂之忙拒绝,红着脸嘀咕,“我不是小孩子,哪还要又接又送。”

“成,你自个回去。”赵景清忍不住直笑,十四岁是半大少年郎,没啥不放心的。

往外面走有一段同路,街旁有点心铺,赵景清去买了四包桃酥,又买了两包绿豆糕。同周茂之分开之际,赵景清分两包桃酥一包绿豆糕给他,“拿回去给许阿叔香香嘴。”

周茂之不收,赵景清道:“你今儿没回去吃饭,许阿叔肯定着急,你下学拿回去还能哄哄他。”

周茂之犹豫了会儿,他伸手接过,“谢谢景清哥,我走了。”

目送周茂之离开,赵景清往相反的方向,去往东市寄存驴车的地方,他到时袁牧还没回来。赵景清坐上车板,心里默算今儿的账,没一会儿便算好了,只等回家数数铜板可能对上。

赵景清回想周茂之同他说的,十四岁的半大小子,懂得可真多,读书真好。

大姐和星儿也能读书,赵景清想,要是他娘没去那么早,肯定也让他去读,他也能识文断字。

能看书,能记账。

“景清。”

熟悉的声音传来,赵景清回神,抬头便看见朝他走来的袁牧,高大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。

“回来了?”赵景清露出笑来,待人走近,鼻尖隐隐飘来一股酒味,“你们去喝酒了?”

他没咋见袁牧喝酒,上次还是除夕年夜饭,他和爹喝了两盅。

袁牧点头,“喝了一点,没喝多。”

付钱驾驴车回村,路上,两人将问来的消息一合计,发现易大洪和周茂之说得都差不多。最大的区别在于,周茂之只说了正规渠道流程,而易大洪还说了其他。

“真入了商籍,可以捐纳监生,寄籍他乡,还能举荐入仕,法子多的是。但兄弟你问,我同你说实话,怕只怕上头朝令夕改,走这些个路子的,被拎出来开刀。”

“最好的法子是后续转农籍或是民籍。”

袁牧道:“我现在是这样想的,咱们该做生意就做,能多赚点家底就多赚点,以后有了孩子,再为他筹谋铺路。”

赵景清也是这样想的,他握住袁牧的手,“好。”

回到袁家,袁老二不在家,林翠娥说他下地干活去了。

天气开始转暖,林翠娥得了空,在赶制春衣,她盯着景清瞧了会儿,“景清,我再给你量量尺寸,年前的恐怕不准了。”

“马上!”赵景清泡上豆子,步子轻快走出厨房。

跟林翠娥进屋,林翠娥拿出软尺给他量身,“长了些肉看着匀称结实多了,之前干瘦的我都不敢让你干活,看着都害怕。你还能再长长肉,春衣我给你留点余量,免得来年你穿不上。”

“成。”赵景清笑着应声,现在做新衣没之前那般心情澎湃,但也开心得紧。

半下午,袁老二下地回来,袁牧将他和景清的决定告诉他。

袁老二坐在檐下默不作声抽了一杆子烟叶子,“你们决定了就去做,我守着家里一亩三分地,你们要做不下去,也有条退路。”

袁牧道:“谢谢爹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